母亲节怎么不放假?又是怎么来的?你所不知道的中华母亲节有人说母亲节起源于古希腊,每年的1月8日古希腊人会向众神之母瑞亚致敬。也有人说现代母亲节来源于美国,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成为了法定的母亲节,但其实在中国,母亲节并不是一个法定的节假日,因此并没有假期,母亲节作为一个庆祝的活动,是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被中国的普罗大众所接受。

但在中国的某些地域却一直留存敬母爱母的古风,比如辽宁营口望儿山的传说,已有2000多年的古城辽宁鲅鱼圈熊岳镇至今都保持着每年5月敬母爱母的活动。现在我们大家熟知的母亲节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是由一个名叫中华母亲节促进会的组织发起并倡议的,2004年该促进会的会长李汉秋提议成立中华母亲节,并在2006年提出以孟母为中国母亲节的形象代表,确定农历四月初二,也就是孟母生孟子这一天定为中华母亲节。

中国母亲节的来历母亲节是在中国港澳台地区流行起来之后才进入大陆的,20世纪80年代,母亲节逐渐被国内民众所接受。20世纪末,随着与国际的日益接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母亲节概念,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中国人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庆祝这个节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爱。除了国际母亲节,中国也有本土的“母亲节”,最早的母亲节可以说是在农历三月初十日的祭女娲诞,在这天,百姓皆往女娲庙烧香拜祭,至今在晋、陕、冀、甘等地民间仍有拜祭女娲的传统;还有由佛教文化衍生的盂兰盆节(七月十五中元节)也被称之为中国的“母亲节”;也有一些是现代人为了纪念如孟母、岳母等古代贤母而举办的“中华母亲节”庆祝活动。

母亲节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灿烂的伦理文明,是非常重视亲子之情和仁爱之心的民族,孕育出许多伟大而且很有影响的母亲形象。我们理应有自己的中华母亲节,一个充溢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的中华母亲节,而不是外来的母亲节,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母亲节萱草花萱草,在中国一向有“母亲花”的美称。远在《诗经、卫风、伯兮》里载:“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到哪里弄到一支萱草,种在母亲堂前,让母亲乐而忘忧呢?母亲住的屋子又叫萱堂,以萱草代替母爱,如孟郊的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叶梦得的诗云:“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萱草就成了母亲的代称,萱草也就自然成了中国的母亲之花。
3、中华母亲节的由来中华母亲节是怎么来的1、母亲节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其概念是由中国港澳台地区进入大陆,并从20世纪80年代起逐渐被中国内地民众接受。其实早在中国古代,我们国家就已经有了纪念母亲的传统,2、“中华母亲节”可以追溯到“人类始祖”女娲,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日,老百姓都会去女娲庙烧香祭拜,而女娲也一直被当做人类的母亲。另一个母亲节的传统是来源于农历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