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个名字历史悠久,最早出现在宋朝时期,是因为当时的黄浦江在此处形成一个深厚的港汊,船只可在此停靠,为商贸交易提供了便利。上海的名字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上和海,上表示地理位置在江海口,而海则象征着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给人一种自由、开放、包容、发展的感觉,此外,上海这个名字的发音也很好听,口感舒适,声音圆润,在汉语发音中,上字的发音声调是阳平,而海字的声调是去声,两个字结合起来听起来非常和谐、优美,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一片浩瀚的大海和开阔的天空,给人以无限遐想。
1、上海在中国古代叫什么名字春秋时属吴国东境,春秋末年入于越,战国时属楚国,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贯穿现代上海的黄浦江也称春申江,故上海别称为“申”。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从陆家嘴鸟瞰浦西迷人夜景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所以,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
唐代中叶始置华亭县,位置在今天松江区,是上海地区建县之始。宋末置上海镇。1292年,元朝设上海县,县治在今天上海市中心黄浦江沿岸,一般被视为上海市历史的起点。明朝时,上海逐渐兴盛,1553年,为抵倭寇筑上海城(在原南市区,现与黄浦区合并),归属南直隶松江府管辖。松江府辖境为全国最大的棉纺中心,除华亭县外,另有青浦县(今青浦区)、金山卫(今金山区)等。
2、上海的别名是什么?上海别名:沪,申城。上海的别名叫做魔都、申城、上海滩、大上海、东方巴黎,土壤面积为6340.5平方千米,下辖16个市,分别是黄浦区、虹口区、杨浦区、闸北区、普陀区、长宁区、静安区、徐汇区、浦东新区、闵行区、奉贤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嘉定区、宝山区、崇明区。上海的地理位置在东经120°52′至122°12′,北纬30°40′至31°53′之间,南边临杭州湾、北边连接长江、东面临冻害、西边连接着江苏和浙江省。
别名的由来上海的原名上海浦,得名于上海历史上地处吴淞江支流。以后省去“浦”,便形成了“上海”这个顺口的地名,上海的别名称“沪”,由“扈”字衍变而来。古代上海濒临东海的,当地渔民曾用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于是成为了上海的别称,“申”作为上海别称,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上海西部地区属楚国黄歇的封地。黄歇号春申君,因此称为“申”。